堅持08靠設計包裝首善標準 奮力強農興村——北京市大興區創建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觀察_中國網

作者:

分類:

requestId:68815ead9b9d61.09726611.

世界向東,北京向南。坐落在北京南中軸延長線的大興展場設計區,已日益成為大國首都最具發展活力的區域之一,備受世人矚目。

強區先強農,興城必興村。大興區正迎來強農興村的歷史機遇。去年,該區名列首批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創建名單,是北京市唯一入選的郊區。這意味著,大興區不僅要在首人形立牌都鄉村振興中走在前,還要在全國做榜樣。

“能代表北京在全國打擂臺,這對大興區來說是榮耀,也是軍令狀,更是考驗和歷練。我們通過示范縣創建,來倒逼三農工作不斷人形立牌走深走實。”大興區委農工委書記、區農業農村局局長李燕說。

一年多來,大興區堅持以首善標準推進示范縣創建,不斷鞏固拓展“風生水起看大興、鄉村振興看大興”的良好態勢,奮力打造城鄉融合新典范。近日,記者走進大興的田野鄉村,探訪這里的新變化新氣象。

“逢一必爭”打造首善農業

從高空俯瞰大興,一眼望去都是平原,農業在這里人形立牌得天獨厚、生機勃勃。

論體量,全市1/3的蔬菜產自大興,1/4的設施農業建在這里,供應全市近一半的種苗;談貢獻,龐各莊西瓜、采育葡萄、魏善莊月季、安定桑葚等,可謂瓜、菜、果、花樣樣齊全,是首都“菜籃子”的重要來源。

亮眼成績的背后,靠的是大興區廣大干部群眾多年來堅持“逢一必爭”的精神干勁。“大興區農業有基礎有優勢,我們要打造首善農業,爭第一、做最好。”李燕信心滿滿地說。

口言之,身行之。在追逐首善農業的路上,大興區步履鏗鏘、高歌猛進。

爭先鋒,堅決扛穩糧食安全重任。大興區壓茬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和高效節水灌溉管護,加快設施農業提檔升級,超額完成全年糧食播種任務,平面設計大豆、蔬菜播種面積居全市首位。

當表率,助推北京“種業之都”建設。著力打造首都“種苗核心區”,建成全市首家育苗能力達到5000萬株以上的育苗場,示范推廣優新品種30余個,打造獨立育苗品牌15個。2023年,全區育苗量突破1.5億株,訂單式銷售輻射華北地區。

創最優,因地制宜做精“土特產”。首次推出西瓜“溯源碼”,助力“大興西瓜”品牌建設和地標保護。發布全國首個西瓜產業指數——“中國西瓜產業·大興指數”,打造產業“風向標”。建立西瓜“產地直采、冷鏈物流、30分鐘送達”供應體系,在各大電商平臺設立直營店36家,年銷售額達5億元。

做示范,大力推進產業融合。打造產業振興平臺載體,突出發展新路徑,入選2023年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創建名單。發布80條精品旅游線路,舉辦西瓜節、梨花節等節慶活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蓬勃發展。

“我們經典大圖推出‘一分田’廣告設計共享菜園,可為市民提供30平方米的耕地,以及精細化設計的勞動體驗項目,家長帶著小朋友可以自耕自種,十策展分受歡迎展覽策劃。”位于長子營鎮的奧肯尼克家庭農舞臺背板場銷售部經理高彥輝介紹。

現代大圖輸出農業大有可為。如今在大興區,像奧肯尼克這樣的新型經營主體越來越多,他們是首善農業的踐行者,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也引領著大興農業向高顏值、高增值轉型。

改革創新助推強村富民

這幾年,禮賢鎮龍頭村從一個普通的蔬菜種玖陽視覺植村變成了遠近聞名包裝設計的特色村。這背后,離不開改革創新這個法寶。

“我們抓住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建設機遇,充分利用緊鄰機場的區位優勢,撬動社會資本投入1000余萬元,將玖陽視覺村內空閑地改造為民宿接待中心,以接待中心為圓心,帶動村民利用閑置農房改建民宿,AR擴增實境打造‘一站式舞臺背板’特色體驗民宿產業。”龍頭村黨支部書記劉宗永介紹,目前村里全息投影建起32家不開幕活動同主題的民宿,為村民增收260多萬元。

一業興,百業強。在發展民宿的同時,龍頭村還深挖鄉村民俗手工藝文化,建起“龍頭燈籠”制作基地、豆腐坊等,參展讓村民腰包持續鼓起來,村民收入從2015年的不足1萬元增長到2021年的1.6萬余元。

龍頭村已成為大興區強村富民的一個示范村。“我們按片區發展的思路,以一個示范村帶動周邊地緣相近、風格又比較統一的幾個村,以點成片推動全區鄉村一起振興。”李燕說,龍頭村正在發揮示范村的作用,以特色產業帶動周邊村的發展。

共畫同心圓,同奔致富路。如今,大興區正協同推進農村改革和農民增收,打出強開幕活動村富民的“組合拳”。

——持續深化農村改革。不斷完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鎮級統籌、區級調控的“大興模式”,在保障村民住有所居的基礎上,充分盤活宅基地資源和閑置農宅。目前,盤活閑置農宅668處,農民年獲租金收入3000余萬元。

——積極拓展增收渠道。制定促進農民增收21條措施,玖陽視覺多渠道挖掘就業崗位,今年已吸納3885名農村勞動力就業。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連續3年全市第一。

——壯大展場設計村集體經濟。實施全市首個黨建引領集體經濟“一鎮一村”創建工作,挖掘推廣集體經濟發展典型經驗26個,引導示范村注重特色集體經濟產業,實現多元化發展。

真招實措見真效。如今在大興,一個個“龍頭村”昂首騰飛,引領全區鄉村駛入振興的“快車道”。

內外兼修建設和美鄉村

玖陽視覺

這兩年在大興區,各鄉鎮和村居積極引導村民自覺參與美化村莊環境行動。同時組織黨員干部入村整治私搭亂建、侵街占道等痼疾頑癥,嚴格落實“月度抽查+季度大查”監督檢查措施,深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干群齊心建家園,讓鄉村走向善治。在長子營鎮赤魯村,不光村民要保持家門口的清潔,5位村干部也要對村內的10條街道包片負責,統籌各自區域內關于環境整治不力、接訴即辦等工作,做到群眾有訴求,村干部第一時間有回應。“現在,村莊環境美了場地佈置,打12345的少了,大事小情都不用出村了。”村黨支部書記尤淑鳳說。

鄉村建設還需補短板。這兩年,大興區不斷加強鄉村基礎設施建互動裝置設,提升基本公共服務,從細處著眼,讓改變看得見,讓奇藝果影像幸福摸得著。

目前,大興區統籌推進308個美麗鄉村建設,以清單化管理推進美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完成道路、廁所、垃圾收集、綠化等基礎設施提升;推進“四好鄉村路”建設,實施道路養護10活動佈置0公里。智能管護,保障7萬農戶“煤改電”安全取暖。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近年來,大興區圍繞農村養老、教育、健康服務等,持續優化農村公共服務供給。統籌規劃布局農村基礎教育學校,打造“十校聯盟”定向幫扶模式,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96%。健全農村養老VR虛擬實境服務體系,累計建成農村幸福晚年驛站87家,養老機構護養型床位已提升至70%。

乘勢而上譜新篇。下一步,大興區將繼續勇擔使命、奮發有為,深入學習運用浙江“千萬工程”經驗,不斷鞏固優勢,加快補齊短AR擴增實境板,為努力走出一條具有首都特點的鄉村振興之路貢獻“大興開幕活動經驗”。

TC:08designfollow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